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
 

鼓励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

《意见》提出,鼓励各类企业结合实际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依托企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网络学习平台等,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对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成效显著的企业,各级政府按规定予以表扬和相应政策支持。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认为,要发挥大企业在开发技术技能人才中的主体作用,尤其是鼓励超大型企业建设“技工航母”。发挥头部企业在产业技能和数字技能提升中的引领作用,让掌握先进技术的大企业成为创新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对于先进制造业大企业,要鼓励设立新型学徒制。一是采用‘先招岗,再培训’‘工学交替’等新方式,创新高技能人才开发。二是推进先进制造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深度融合,鼓励高级技师、名师、特贴专家到职业技术院校兼职、传授‘绝活’。此外,还应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技术院校和先进制造业大企业联合设立技师学院,围绕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需要,加快技校向技师学院的转型发展。”杨志明说。

建立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

《意见》提出,定期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推动省、市、县开展综合性竞赛活动。举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完善并落实竞赛获奖选手表彰奖励、升学、职业技能等级晋升等政策。对此,杨志明建议,应当建立以赛促学新机制。比照全运会,建立“全技会”技能竞赛机制,通过世界技能大赛和国家、省、市、县五级技能竞赛,发现实践中掌握高技能的杰出、优秀人才。对各级技能竞赛获奖者可直接授予相对应的技能人才技术职称。挖掘现有高技能人才存量,探索突破传统的职业技能鉴定路径,有效解决“有技无证”问题。技能不问“出身”,只看本领,要让那些错过上职业技术学校,但在实践中勤学苦钻、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杨志明认为,高技能人才的“补钙”还要着力于培养工匠精神,以工匠文化为底气,以构建工匠制度为基石,以让工匠出彩为目标,吸引青年人关注数字技能新职业,让新生代劳动者感到学习技能好就业、学好技能收入多,掌握技能“决窍”、有了技能“绝招”,可活出出彩人生。实现多劳多得,激励技高多得。

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意见》明确,各级政府要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按规定支持高技能人才工作。杨志明表示,要推动就业优先政策与鼓励技术技能提升政策融合发展。从充分就业到高质量就业的国家战略,需要有加快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发展计划支撑,政府就业创业补贴与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统筹,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高技能人才聚集的成千上万个“小集群”,辐射带动大批技能人才成长。同时,可将防疫与复工稳岗中“以训代工”“留岗培训”等行之有效办法上升为中长期的技能培训政策创新。适应新业态,开发新职业,加快吸引新生代劳动者进入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建筑业,逐步扭转部分制造业、建筑业技能人才“青黄不接”状况。此外,杨志明还建议,建立全国性、数字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开发平台。举办国家层面的高技能人才高峰论坛,带动影响全国活跃技能创新的研讨。开设技能频道、技能网站、技能专栏等,编辑技能短视频,播放技能竞赛实况,讲授技能知识,释放技能乐趣,宣传技能明星,传播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故事等,激励产业工人学习技能、提升技艺,在全社会树立起高技能人才标杆。

文章转自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