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公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

当前,全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入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要部署,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学校已经成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我校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安排。为做好此次疫情的防控工作,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指导落实防控措施,增强师生防控意识,提高师生防控能力,校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进行了收集、整理,供全校师生参照学习,尽微薄之力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贡献。


一、了解疾病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冠状病毒是一种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由于它们在电子显微镜下头戴皇冠,所以将其命名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中国武汉检出的病毒命名为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还有消化道症状及全身症状(如乏力)。在较严重的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任何一种传染病的传播必须满足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最初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目前已经发现可以人传人,主要以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等)、气溶胶传播和物体表面接触传播(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挖鼻孔、揉眼睛等)三种,也存在粪口传播的风险。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早期症状有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般症状有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甚至可无明显发热;严重症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难以纠正的代谢酸性中毒、凝血功能障碍。

除了以上发病症状以外,还可能有发病症状不典型。例如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或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肌肉酸痛等。

4.哪些人群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敏感人群?

所有人群普遍对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但是否感染还取决于接触机会。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病情较重。

5.如何区分普通感冒、流感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原体

鼻病毒等多种病原体

流感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一般症状

一般症状咽痛、喷嚏、流涕、鼻塞、咳嗽等

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

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咳嗽

发热症状

一般无发热或只低热

高热可达39-41℃

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全身症状

一般没有

全身肌肉酸痛

病情加重会有头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自愈情况

一般5-7天自愈

有自限性,但易引起肺炎等并发症

目前存在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多在1周后恢复

流行性

小规模传染,一般不流行

大范围流行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存在聚集性发病或已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易感人群

各类人群普遍易感,全年皆可感染

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6.有哪些人群属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务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病例同病室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现场调查人员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7.怀疑自己或身边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办。

首先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戴上口罩,与家人保持距离,注意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到就近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时主动告诉医生接触过哪些人,配合医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如果怀疑身边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首先要带好口罩,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同时建议对方带好口罩,到就近定点的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8.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在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观察中,发现有一些观察对象未表现上述相关症状,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阳性的,被称为无症状感染者。还有一些病人发热不明显,偶尔干咳或者乏力。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一定的病毒传播力,因此要严格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二、居家未归学生防护知识

1.假期居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

●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时间大于15秒。

●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不共用餐具。

●保持家具、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口鼻分泌物用纸中包好,弃置于有盖的垃圾桶内。

●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不要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

●家庭备置体温计、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条件允许可另外备置N95口罩)、家庭消毒用品等物资。

2.假期外出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访亲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若必须出门,在人群密集处要佩戴口罩。

●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即可,有条件的可以佩戴N95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车上物品。

●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设施。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应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等可能会频繁接触到的物品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

3.假期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建议学生在家每日进行健康监测(最好早晚各一次),并根据社区或学校要求向社区或学校指定负责人报告。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及时报告或由监护人报告学校或社区相关人员,做好防护后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

4.假期如果身体有异样应该如何做?

●假期间学生在家每日应进行自我健康监测。

●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状,应主动报告或由学生监护人报告社区,并主动戴上口置,及时就近就医。

●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前往就医时,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疾病史、旅居史及接触史,以及发病后的活动轨迹和接触人群,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三、返校途中的学生防护知识

1.开学后返校途中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置,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即可,有条件的可以佩戴N95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车上物品。

●接触公共卫生间的把手及按钮之后要及时清洗双手。

●尽可能与周围乘客保持距离(条件允许时至少1.5),避免近距离谈话。

●旅途中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主动测量体温。

●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人员,避免与其近距离接触,并及时报告乘务人员。

四、已返校学生防护知识

1.进出校园应该如何做?

对于有特殊情况留校学生,应严格遵从学校有关要求。已在校学生原则上不允许进出学校。凡进入校园的学生须出示有效证件(学生证、校园卡等),同时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且均需按要求进行登记并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入内。

若有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的人员,应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如果有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游史及发病后的活动轨迹和接触人群,应主动告知预检分诊或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和接诊医师,并配合开展相关调查。

2.在宿舍内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应做到不串门,不接触非本宿舍人员。

●要注重宿舍里的空气流通,窗户对流通风,每日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可用含有效氯250-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用喷壶均匀喷洒在宿舍的每个角落,且保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其次,75%医用酒精可以用作物品、台面、手部的表面消毒,使用浸泡了医用酒精的棉球擦拭表面即可。

●保持衣服、被褥、座椅套等织物清洁,可定期洗涤、消毒处理。可先用250毫克每升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5-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勤倒垃圾,可定期使用75%的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等垃圾盛装容器进行消毒处理。

3.去食堂如何做好防护?

●要采用分餐进食,尽量分散就餐。

●坐下吃饭时再脱口罩,避免面对面就餐,若条件允许应隔位就座或保持人际间的安全防护距离(尽量保持1.5),避免就餐说话,避免扎堆就餐。

●就餐前、就餐后注意洗手或用免洗洗手液消毒。

4.前往教室、自习室、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区域应该如何做?

●教室、图书馆、自习室作为校园人口密集区域,在出入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尽量做到和他人保持距离。多人共处一室时,如有必要全程佩戴口罩。

●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纸巾不能随意丢弃,防止飞沫传播。

●触碰墙面、把手等公共部位后,要注意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洗手液、消毒纸巾擦拭,防止病毒传播。

5.在学生办公室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定期消毒,及时清理垃圾。

●尽量不使用中央空调,保证排气系统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建议每日通风3~5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

●人与人之间尽量保持1.5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要佩戴口罩,接待外来人员时双方佩戴口罩。

●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严格洗手。

●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6.在实验室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期间尽量停止实验室工作。

●若必须进入实验室,要听从老师安排,避免密集工作。

●佩戴口罩,做好防护。

●若从事与病毒等相关的研究,要严格遵守有关规程。

●按照要求进行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等的处理处置。

7.去超市、商店购物时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原则上在校学生应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如必须前往超市购物时,应严格佩戴口罩。

●购物时避免与他人或物品直接接触,如有需要可佩戴手套。与他人谈话时尽量保持1.5米以上距离。

●回来后要及时洗手,有条件可以对购物袋表面进行必要的消毒。

8.去健身、体育馆等公共场合应该注意什么?

原则上疫情期间严禁进出学校健身房、体育馆等公共场合。可在户外开阔处或宿舍内进行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如有特殊情况进入密闭室内,要正确佩戴口罩,减少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停留的时间。

9.在校期间如何做好个人卫生?

●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或采用肘护、衣抽遮掩口鼻,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用过的纸、口罩等放置到加盖垃圾桶内。

●饭前便后勤洗手。从公共场所返回、用手遮挡咳嗽、打喷嚏后、饭前便后,要接触自己面部,特别是鼻孔与眼晴前,要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洗手时按照“七步法”,需持续15秒以上。如无条件洗手时,可用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剂擦拭手进行消毒处理。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可以用纸巾包好投入垃圾桶。

五、基本防护知识要掌握

1.如何选择口罩?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

●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效果优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疑似病人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

KN95/N95级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公众人员在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空间场所可佩戴。

2.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

●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

●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上述方法适用于常用的普通医用及医用外科口罩,其他类型口罩可根据口罩的佩戴说明进行佩戴。

3.使用后的口罩如何处理?

健康人群或未接触病例及疑似病例的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使用后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疑似病例及其护理人员用过的口罩,按照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在处理完口罩后,要清洗双手。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使用75%的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4.口罩可以清洗、消毒吗?

普通口罩不能进行清洗、加热或消毒处理。清洗和消毒的方法通常会导致口罩的防护性能降低。对于全面或半面型防护面具,通常可更换过滤元件,对这类呼吸器可依据产品使用说明进行清洗或消毒,但不允许清洗过滤元件,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有使用期限,要专人专用,一般连续佩戴四小时后或口罩发生变形、脏污、损坏、潮湿时要及时更换。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可适当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

5.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  如何正确洗手?

●接触脏东西前后,接触食物或鼻粘膜眼结膜等黏膜之前。

●去医院、看护病人后。

●外出或购物回家后。

●捏鼻涕,揉眼睛后。

●摘戴隐形眼镜前。

七步洗手法:


1.jpg


6.只用自来水洗手可以吗?

只用自来水冲洗效果有限。必须用抑菌洗手液、香皂或肥皂流水洗手并擦干,才可以达到除菌消毒的效果。

六、如何增强免疫力

1.疫情期间是否应该进行体育锻炼?

虽然号召大家尽量居家,但是在家期间要避免久坐少动,要配合科学合理的体育健身,居家期间每天应保持一定量的运动量,可以选择原地大幅度摆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广播体操等适量柔和运动方式,每天运动量以累计1-2小时左右为宜。睡前也可以利用床或瑜伽垫,做简单瑜伽、脊柱平衡操等脊柱和四肢牵拉练习,以微汗为度。只有这样才能规避久坐少动带来的健康风险,才可能维护增强免疫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贡献力量。

2.疫情期间在饮食方面应当注意什么?

●每天摄入高蛋白饮食,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不吃野生动物。不吃生鸡蛋,不喝生蛋清,不煮溏心鸡蛋。

●每天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

●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毫升。

●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样,每天不少于20种食物,不要偏食,荤素搭配。

●保证充足营养,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加量,既要吃饱又要吃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不要节食,不要减重。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建议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及深海鱼油等保健品。

3.疫情期间在睡眠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睡眠不足会造成免疫力下降,所以即便是在休假期间,我们也不要熬夜,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7个小时。

七、保持良好的心态

1.心态很重要,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关注可靠信息,学习科学知识,不要盲目恐惧。

●保持规律作息,合理安排生活,追求内心充实。

●科学调适心理,摆脱负面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疫情严重期间,建议继续在室内自我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可以做一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丰富生活,放松心情并转移注意力,例如看电视、看书、听音乐、运动、游戏等。

2.如有心理问题应如何咨询?

可以前往行业协会寻找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如心理学会、心理卫生协会等;也可以去学校寻找专业心理辅导老师,或去当地医院寻找心理科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当前学校针对这次疫情开展了心理辅导热线等电话,也可以拨打这些热线电话或网络服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体同学务必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克难关,齐心协力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山西大学医院宣

2020年2月14日